在陶瓷生產過程中,輥道窯作為核心設備,其關鍵部件陶瓷輥棒的表面結垢問題長期困擾行業(yè)。結垢會導致坯體劃痕、變形,甚至引發(fā)停窯事故。那么,是什么原因導致設備出現表面結垢問題的呢?
1.釉料揮發(fā)物沉積
(1)坯體釉料在高溫(1200℃以上)下揮發(fā),含鉀、鈉的硅酸鹽蒸氣在陶瓷輥棒表面冷凝,形成玻璃態(tài)結垢層。
?。?)實驗數據顯示,釉料中K?O含量超過4%時,結垢速率提升300%。
2.坯體粉塵污染
坯體打磨產生的微米級粉塵(主要成分為Al?O?、SiO?)在窯爐氣流帶動下附著輥棒,與揮發(fā)物結合形成硬質結垢。
3.輥棒材質缺陷
?。?)傳統(tǒng)輥棒氣孔率過高(>15%),表面粗糙度大,為污染物滲透提供通道;
(2)抗熱震性不足導致表面微裂紋,加劇結垢物嵌入。
4.窯爐工況失衡
預熱區(qū)與燒成區(qū)溫差波動超過±20℃時,陶瓷輥棒表面易產生冷凝“露點”,加速污染物附著。
有上述可知,陶瓷輥棒在使用過程中出現表面結垢問題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,我們遇到這一問題時,可以從上述幾點著手分析原因,并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將問題解決。